4月9日中午,来自电子信息系电子、通信、汽电、移动的230名2010级同学分乘的7辆大客车缓缓启动,启程前往美的合肥经开区工厂、安徽国晶微电子有限公司,标志着学院精心谋划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正式付诸实施,这230名同学在接下来的40天时间里,将深入生产一线,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并定期接受理论课学习培训,同时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笔者跟随同学们进行了深入采访,就所见所闻作了记录。
第一次“上班”,很新奇、很兴奋
对大多数同学而言,这次前往美的、国晶工作学习的经历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溢于言表。4月9日中午,在等车的间隙,笔者与同学们进行了攀谈。“平时在学校理论知识学的比较多,对真正的生产线并不熟悉,这次到工厂有机会和工人师傅们多学学,非常有意义。”“在报名来之前,也曾进行过思想斗争,因为可能要上夜班,父母担心我吃不了苦,后来想想,这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反正时间也短,还能挣些钱,索性就报名来了。”采访中,大多数同学对学院采取这种“工学交替”的模式都表示认可和欢迎,“高职院校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无论将来做什么,都必须从基层做起,感谢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7辆大客车穿行在绵绵春雨中,欢歌笑语洒满车厢。
企业如同学校,真正“工学交替”
在美的合肥经开区厂,偌大的生产厂区与生活区连为一体,同学们有序地拎着行李包裹入住员工宿舍,六人一间的宿舍里有彩电、空调和卫生间。在厂里工作期间,一日三餐全免费,每天还有70元的补助。安徽国晶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情况大致相同,同学们在此期间,厂方原则上不安排夜班,而且工作时间略有缩短。
“同学们在公司期间,加强对冰箱制造系统的认知,了解工厂生产组织运作和关键工艺及品质知识,树立同学们以业务为导向的工作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观。”美的合肥经开区厂总经理助理何胜坤如是介绍。在美的,负责联系此次活动的招聘主管、我院2010届毕业生陶心愿道出了心声:“经过两年的打拼,我和另外5名同学在美的扎下了根,并分布在人力资源部、品质部、办公室的管理岗位上,希望学弟学妹们要具有吃苦耐劳和踏实肯干的精神,同样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国晶,笔者也同样欣喜地看到,一座座新建的厂房和大楼拔地而起,据介绍,今年将形成年产16亿块集成电路封装产能,产能将居全国同行业前五位。“企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机会也很多。”
无论是在美的,还是在国晶,此次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理论课培训排得满满当当,“安全知识宣传”、“产品品质管理”、“产品工艺管理”、“理论考试”等等,有的在晚上还排了课。此外,由学院选派的带队老师与同学们同吃住,实行贴身的“保姆服务”。
有益的探索,努力打造“成功的范例”
据此次带队的电子信息系主任江力介绍,实施“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紧密跟踪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的教学思路,是为了促进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工学交替的形式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如果这种经验可行的话,将继续坚持下去,并努力打造富有学院特色的成功范例。
美的集团合肥经开区分厂总经理助理何胜坤说,企业非常欢迎与学院进行合作,对优秀学生进行评选和奖励。本着长期合作的意愿,公司后期还将为学院提供部分实训设备、产品等,供学生在校实操使用。
安徽国晶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侯银说,公司非常重视与院校的长期战略合作,嫁接学院的教师与学生的人才与智慧资源,实现学院与公司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此前在学院曾开办有“国晶班”。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公司将依托学院的人才资源优势,实现科技的产业化。(办公室 计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