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蚌埠市国家AAAA景区龙子湖畔大学城内,占地面积779亩,建筑面积176739.24平方米。学院是隶属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公办院校、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信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蚌埠市人民政府和中建材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四方共建”院校。学院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35000余人。
学院下设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与智能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软件学院。现有31个招生专业,包含计算机应用技术、光伏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3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物联网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数控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物流管理、光伏工程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等16个省级重点专业。学院建有110个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其中拥有电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6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电子信息实验实训中心等2个省级实训中心。
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先后与科大讯飞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合肥海尔集团、合肥美的集团、安徽电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办了“科大讯飞班”、“电信订单班”、“中建材凯盛班”等订单培养班。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促发展,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和办学声誉的明显提升。学院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学院还先后荣获“全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7年学院共有应届毕业生2346人,其中高职生1854人,生源来自安徽、河南、江苏等。其中生源比重最高的为安徽省。截止到?xml:namespace>2017年12月3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6.16%。
2017届毕业生总计2346人,分布于5个系(院),26个专业。
表1 2017届毕业生人数分布
系别 | 人数 | 比例 | 专业 | 人数 | 比例 |
电子工程系 | 428 | 18.24%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174 | 7.41% |
汽车电子技术 | 57 | 2.43%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128 | 5.46% |
应用电子技术 | 44 | 1.87% |
移动通信技术 | 25 | 1.07% |
机电工程系 | 548 | 23.36%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34 | 9.97%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56 | 2.39% |
数控技术 | 77 | 3.29% |
新能源应用技术 | 42 | 1.79%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139 | 5.92% |
经济管理系 | 686 | 30.22% | 会计电算化 | 318 | 14.52% |
电子商务 | 152 | 6.48% |
市场营销 | 97 | 4.14% |
物流管理 | 45 | 1.92% |
国际贸易实务 | 22 | 0.94% |
商务英语 | 52 | 2.22% |
软件学院 | 405 | 17.26% | 电脑艺术设计 | 17 | 0.72%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113 | 4.82%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18 | 0.76% |
软件技术 | 160 | 6.82% |
数字媒体技术 | 29 | 1.24% |
图形图像制作 | 68 | 2.90% |
信息与智能工程系 | 279 | 11.89% | 计算机控制技术 | 18 | 0.76%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15 | 9.17%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28 | 1.20% |
计算机系统维护 | 18 | 0.76% |
总计 | 2346 | |
1.2分系(院)就业率
各系(院)2017届毕业生均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其中,信息与智能系以98.92%位居各系(院)首位,其次为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类系(院)的平均就业率接近95%,继续维持着较高的就业态势。
表2 2017届毕业生分系就业率
系(院) | 毕业生总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机电工程系 | 548 | 532 | 97.08 |
软件学院 | 405 | 386 | 95.31 |
经济管理系 | 686 | 662 | 96.50 |
信息与智能系 | 279 | 276 | 98.92 |
电子工程系 | 428 | 400 | 93.46 |
在26个专业中,有9个专业的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占所有专业数的30.77%,25个专业就业率超过90%,占总专业的96.15%,全院总就业率超过95%,与往年持平。
表3 2017届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
专业 | 专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电脑艺术设计 | 17 | 17 | 100%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139 | 139 | 100% |
电子商务 | 152 | 143 | 94.08%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174 | 150 | 86.21% |
国际贸易与实务 | 22 | 22 | 100% |
会计电算化 | 318 | 307 | 96.54%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34 | 223 | 95.30% |
计算机控制技术 | 18 | 18 | 100%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113 | 103 | 91.15% |
计算机系统维护 | 18 | 18 | 100%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18 | 17 | 94.44%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15 | 212 | 98.60%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56 | 55 | 98.21% |
汽车电子技术 | 57 | 55 | 96.49% |
汽车检测与维修 | 128 | 127 | 99.22% |
软件技术 | 160 | 158 | 98.75% |
商务英语 | 52 | 50 | 96.15% |
市场营销 | 97 | 96 | 98.97% |
数控技术 | 77 | 73 | 94.81% |
数字媒体技术 | 29 | 29 | 100% |
图形图像制作 | 68 | 62 | 91.18%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28 | 28 | 100% |
物流管理 | 45 | 44 | 97.78% |
新能源应用技术 | 42 | 42 | 100 % |
移动通信技术 | 25 | 25 | 100% |
应用电子技术 | 44 | 43 | 97.72% |
典型案例1:关注学生成长 构建学生满意度校内外调查体系
学院关注学生成长,把学生的满意度作为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连续多年开展针对在校生的满意度调查,学生参与率达80%以上,涵盖就业、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校园文化等各方面,服务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过程。

多年来,学院通过第三方---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科学地监测和评估本校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学生工作满意度、生活服务满意度等。学院已经形成服务师生和关注学生成长的学生满意度校内外调查体系。紧紧围绕“为学生创造成长机会”的工作定位,开展了管理团队建设、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特别是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积极推进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合作交流平台及志愿服务平台三平台建设。
2017届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工作,毕业生有七成左右在安徽省内工作。
企业仍然是吸纳我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大部分已就业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业工作。从近年情况来看,我院毕业生到中小型企业的就业比例逐年增大。部分毕业生进入科研单位与事业单位,少数进入机关、教育、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有23位参军入伍,参军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
图1 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xml:namespace>
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2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安徽省是2017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目的地,省内就业的占总人数的67.47%,从地市层次来看,合肥市是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城市。省外就业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多数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合肥、蚌埠、芜湖三地,这与我院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的定位相符合。
图2 2017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2.3毕业生行业分布
在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上,在电子信息和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超过总人数的六成,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少数从事农、林、牧、渔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制造业、信息行业、经济管理行业仍然是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这与学院以电子信息、机械与经管类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相符。
图3 2017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3.1毕业生工作岗位分布
学院毕业生从事的主要岗位是专业技术人员与经济管理服务人员,约占总人数的80%,从事岗位最多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及办事人员,总体来看,各类技术人员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
图4 2017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3.2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结合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以及跟踪调查分析显示,学院毕业生就业岗位对口的为2046人,对口就业率为87.21%,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总体比较高,但仍然有近13%的同学认为专业与岗位不对口。
四、就业趋势
4.1总体就业率变化趋势
从总体上看,学院近年的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从近三年就业率来看,2015年相对高些,2017年相比2016年有所上升。
图5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

4.2就业单位变化趋势
从近三年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主要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并持续保持稳定。进入机关单位的比例继续维持在低位水平。进入本科高校学习的学生维持在1个百分点左右,人数不是太多。其他各单位有所变化,但总体变化不大。
表4 近三年就业去向趋势统计表
单位性质 | 2015 | 2016 | 2017 |
企业 | 94.39% | 95.05% | 93.31% |
机关 | 0.77% | 0.46% | 0.43% |
升学 | 1.58% | 1.31% | 0.98% |
入伍 | 0.36% | 0.74% | 0.98% |
教育单位 | 0.77% | 0.46% | 0.34% |
其他 | 2.13% | 1.98% | 3.96% |
4.3就业地点变化趋势
从就业地点来看,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安徽、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安徽是学院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地,2015年达到五成以上,2016年在安徽就业人数出现上升,但是在2017年稳定在七成左右。
表5 近3年就业地域趋势统计表
地域 | 2015 | 2016 | 2017 |
安徽 | 50.03% | 71.21% | 66.24% |
上海 | 7.32% | 9.62% | 9.76% |
江苏 | 7.01% | 7.58% | 7.33% |
浙江 | 5.99% | 6.06% | 7.20% |
5.1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本校2016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4356元,比本校2015届(3777元)高579元,比全国高职2016届(3599元)高757元。本校毕业生月收入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如图6所示:

图6 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5.2对母校和就业现状的满意度
本校2016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0%,略高于全国高职2016届(89%)的水平。具体如图7所示:

图7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17)
5.3用人单位满意度
学院 2017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综合满意度为 96.38%。
5.4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
麦可思—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显示,本校近四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4.4%、4.9%、5.7%、6.5%)逐届上升,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分别为3.3%、3.8%、3.9%、3.9%)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近四届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满足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78%、83%、82%、85%),本届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83%)。分析数据可知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整体开展效果较好,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如图8所示。

图8 本院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麦可思—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17)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优质服务,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近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得到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6.1实施“一把手”工程,重视就业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院长主抓就业,全面实现了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四到位”,有力保障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院长与各系(院)负责人签订就业工作责任状,将就业工作考核纳入一把手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院领导班子就业专题会、就业工作推进会,来研究相关工作,制定相应措施,使就业工作有序推进。
6.2丰富校园招聘形式,搭建求职服务平台
学院已形成了“大型人才洽谈会”、“专场招聘会”、“宣讲会”相结合的招聘会体系。2017年 5月20日,由省教育厅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由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我院联合承办,吸引了206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近600个、岗位需求人数近6000个,其中不乏北上广、江浙、合肥等地的优秀企业前来参会。达到了“为企业寻求人才,为人才寻找岗位”的目的,学院对毕业生负责的态度受到毕业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6.3构建“多层次”的教育模式,提升就业竞争力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积极探索构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创业教育与社团建设相结合、学校与政府企业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同时积极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和创业大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和职业规划意识,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6.4实行毕业生“一对一工程”,做好跟踪服务
学院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工程,从顶岗实习起,即建立责任制,安排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联系跟踪服务,主动了解毕业生择业意向与要求、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实际困难、主动协助办理就业手续。尤其是对“双困”毕业学生,开展精准帮扶,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信息服务,跟踪困难毕业生的求职进程,及时关心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典型案例2:举办2017年就业市场洽谈会 对接就业市场
为服务“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建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成功举办 2017年安徽省应用技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洽谈会。

本次洽谈会,共计达成签约意向1600多人,达到了“为企业寻求人才,为人才寻找岗位”的预期目的,既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和就业机会。
典型案例3: 学院2017年年度就业创业工作会议

2017年,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质量得到了社会更广泛的认可,毕业生供不应求。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促发展,走产学研合作道路,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区城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持,努力向特色鲜明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