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之窗

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石文娟

栏目:辅导员之窗 时间:2015年04月11日 来源:xsc 发布: 阅读:3957 设置

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软件学院  石文娟

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和来自省内各高校的辅导员,共同参加了2013年暑假举行的安徽省辅导员培训。在这一个星期的学习中,我认真听取了各位教育专家深入浅出的专题讲座,让我们这些来自一线的辅导员在短短的几天内,拓展了思维、开拓了视野,也增强了信心!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每个学员都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将从以“辅导员工作浅谈”为题谈谈我的学习和工作心得。

  • 我对高校辅导员的新定义

百度搜索显示:学生工作者,又称高校辅导员。我觉得这种定义不准确甚至是不甚合理。当提到“XX工作者”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靠XX工作吃饭的人。这种定义放到绝大多数行业和职业都可以,但唯独不能放到高校辅导员头上来。高校辅导员不能理解为被动的做“学生工作”的人,更不能理解为以做“学生工作”谋生的人。通过培训我对辅导员有了新的认识,我给她的新定义是:主动的走出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并以此为责任和使命的人。

  • 我对辅导员工作的新认识

1.换位思考

当学生出现诸如上课不听讲、不团结同学、不听从意见和建议等毛病时,是否我们只顾着愤怒和训斥,而忘了追根朔源去探寻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呢?

我也是一个从学生时代走来的人,现在学生身上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也大多数都出现过。当学生出现不好的行为时,我们不妨换位思考想一想,这些不好的行为在我们出现过没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行为。把这些都想通以后,找学生深入的谈一谈,共同寻找解决方法。毛主席说过: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辅导员们指责和训斥的坚船利炮已经无数次的被证实无法叩开学生的“堡垒”,因此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错误,自己去改正错误,这会有效的多。换位思考可以让辅导员的角色发生变化,在学生的眼中辅导员不仅仅是个老师,更是可以理解他们的朋友,这往往会使工作事半功倍。

2.疏比堵好

改革开放的浪潮带我们渐渐远离了那个没有个性,唯唯诺诺的年代,现在的学生更是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的群体。自我意识强,使得学生过于主观,认为自己做的就是对的,常常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对外界一切干扰他行为的因素进行排挤。自尊心强在学生中间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爱面子”。

对待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如果简单粗暴的进行说教或者当众让他们下不来台的话,不仅学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由于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薄了他们的“面子”而耿耿于怀,产生抵触情绪,为日后的工作开展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

几千年前伟大的“禹”就向我们展示了疏导比单纯的堵要有用的多。因此对于犯错误的学生,第一我们要弄清楚他犯错的前因后果。只有弄清楚全部的情况,他才原因听取你的分析,接受你的帮助。第二要以诚相待。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是平等的谈心,而不是严厉的训斥。第三要持之以恒,学生的错误思想和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形成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形成错误有个过程,同样改正错误也有个过程。在学生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抵触情绪、错误再犯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的不断变换形式和措施进行反复疏导,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其有充分的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

3.解放学生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个票选,票选题目是《大学时代你最不在意的几件事》,首当其冲的便是学习成绩。学生最不在意学习成绩,这似乎有些骇人听闻了。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除了学习之外可以不用做任何事,但同时他们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除了学习以外也不会做任何事。因此“高分低能”就成了中国大学生的标签。动手能力差以及实践经验的极度匮乏,导致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低下。

大学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不应当单单是学习专业技能的学校,更应该是学生们慢慢学会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面对人和事的训练营,应该是在人生旅途中真正认知自我、了解自我、修养自我的驿站,应当是努力锻炼自己生活技能、生存技能、社交技能的实习地,是在风平浪静的湖水中生活了十几年的小鱼们冲进社会湍流的前哨站。

大学里学习成绩好固然可喜,但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在保证完成的学业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更多的感受生活,认知社会,锻炼自己的生活和生存能力或许才是更重要的。

4.引导学生

中国社会在高速的发展中,多元化的价值观正在不断的冲击着当代的人们。

高校正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从大学生的社会年龄来看,他们社会经验少,生活阅历浅,社会化程度低。从其生理年龄看,他们正处于变化着的青春期,因此他们对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产生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倾向。他们时而热情高涨、踌躇满志,时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他们有时感觉良好,有时却茫然不知所措,有时高亢奋进,有时却情绪低落。这种内心的冲突和情绪的不稳定性极容易使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判断上出现动摇和不确定性,容易产生价值观的误区。这同时也说明大学生的价值观有很强的可塑性,必须予以及时正确的引导。

中国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的变化,随着境遇,生活环境,生活时期的不同,人的价值观也会不断变化。在倡导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今天,很难绝对的说这样就是对的,那样就是错的。这使得现如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变得异常艰难。我也曾查阅过一些资料寻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方法,但却收效甚微。资料中被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起来和今天的学生们似乎不太搭调,资料中被痛批的“金钱、权力、地位”价值观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是那么的卑微和离谱。最后,我对我的学生们说,无论你们是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好,是“金钱主义”“本位主义”“享乐主义”也好,在做任何事之前,请把手放在胸口,多问一问自己的良心,做人做事,守住自己的底线就好,我把这叫做“底线主义”。无论将来社会如何变化,我都会把“底线主义”做为最重要的事情告诉我的学生们。

5.用心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担当和从事的是爱的事业这正是教师的伟大之处。爱能产生动力,爱能产生热情,爱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保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弗罗姆也曾说过:师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现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辅导员工作本身的热爱之心。选择从事辅导员工作就需要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学生的指导者、领路人、同行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情付出感化学生,带领学生向着既定目标奋进。这是对辅导员工作最大的热爱。

二是热爱学生,以生为本,以情育人,以心动人,因材施教。在教室弯身捡一个纸团,是一种爱,是对班级大家庭的爱;在学生得到进步时,微笑对他点一下头,是一种爱,是对个人努力肯定的爱;而对全班学生的热爱之心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尽全力解决他们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困难;遇到一些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心田,实现零距离的心灵沟通,让他们真正感悟到老师的友善与亲和,从而赢得信任与尊重。当然,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严与爱有机结合,在严中体现爱。

以上,是我对专职辅导员工作的一些肤浅认识和工作打算,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同仁给予批评指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