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测试考试纲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语文、数学、英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结合我省全日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制定。
考试形式
本次测试采用笔试形式;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300分;
本次测试采用标准化测试题型。
考试内容
I.语文学科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语文学科文化素质测试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正确识记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3.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理解和选用常用句式(把字句、被动句、判断句、祈使句)。
5.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6.正确判断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7.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8.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古今中外重要作家及主要作品、文 学体裁常识、古诗词名句、传统文化常识)。
(二)阅读与欣赏
1.古代诗文阅读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4)把握诗人的感情,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5)鉴赏作品的形象和主要表达技巧。
2.现代文阅读
(1)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分析并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5)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6)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
(三)写作与综合实践活动
1.掌握常用应用文(便条、通知、单据、启事、计划、简历、说明书、书信)的知识和写作要求。
2.掌握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知识与要求。
3.掌握策划设计与学习、生活、就业等情境相关的语文综合 实践活动的知识与要求。
II.数学学科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数学学科文化素质测试考查考生对初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性 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的理解情况以及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等。
二、考试内容
(一)集合
1.集合、元素及其关系
2.集合的表示法
3.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二)不等式
1.比较实数(或代数式)大小的方法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区间的概念
4.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三)函数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表示法
3.函数的单调性
4.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5.函数的简单应用
(四)指数函数、幂函数
1.有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五)三角函数及公式
1.角的概念推广
2.已知角求三角函数(常用的角300,600,900的正弦值、余弦值)
3.已知三角函数求角
4.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6.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六)数列
1.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
3.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
4.等差(比)数列的简单应用
(七)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概念
2.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线段的定比分点
(八)直线与圆的方程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中点坐标公式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
4.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及判定
6.圆的方程,根据圆的标准方程求圆的半径
(九)概率与统计初步
1.随机事件与概率
2.互斥事件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3.相互独立事件中同时发生的概率
4.总体与样本
5.抽样方法
III.英语学科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英语学科文化素质测试要求在考查考生语言基础知识、文化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词汇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附录词汇表中的单词为掌握词汇。要求考生能根据构词法自主扩展词汇量。
(二)语法
要求考生能运用附录一“语法项目表”中无标记的语法项,能初步运用“语法项目表”中标*号的语法项,了解“语法项目表”中标**号的语法项。
(三)阅读理解
要求考生能读懂附录二“话题项目表”中常见题材的阅读材 料,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附录一语法项目表
1.名词
2.代词
3.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冠词
6.连词
7.形容词
8.副词
9.动词
(1)系动词
(2)行为动词
(3)助动词
(4)情态动词
10.时态
(1)一般现在时
(2)一般过去时
(3)一般将来时
(4)现在进行时
(5)现在完成时
11.被动语态
(1)一般现在时
(2)一般过去时
(3)一般将来时
*12. 非谓语动词
(1)动词不定式
(2)动词的-ing 形式
(3)动词的-ed 形式
13.句子种类
(1)陈述句
(2)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14.简单句句子成分与基本句型
15.并列复合句
16.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
(2)状语从句
(3)定语从句
*(4)主语从句
*(5)表语从句
*17.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18. 强 调
**19. 倒 装
**20. 省 略
**21. 虚拟语气
22. 构词法
(1)合成法
(2)派生法
附录二话题项目表
1.个人与家庭(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family) 个人信息、亲友、友谊、家庭活动
2.学校生活(School life)
校园设施、校园活动、老师与学生、课程
3.日常生活(Daily life)
文明礼仪、饮食、购物、天气、服装、广告
4.休闲娱乐(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运动、音乐、电影、游戏、兴趣、爱好
5.健康(Health) 疾病、就医、健身
6.居住环境(Living environment) 社区、安全、家居、公共设施
7.出行(Travel)
旅游、交通、问路、预订
8.科学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 网络、通讯、传播
9.工作(Work)
职业、计划、求职、生涯规划
10.节日与习俗(Festivals and customs) 中外节日、风俗习惯
11.自然(Nature) 植物、动物
12.热点话题(Topical issues) 人口、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