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6-01-05   浏览次数:203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二、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二)毕业生的院系及专业分布

三、就业率

(一)就业率总体情况

(二)未就业情况分析及说明

四、毕业流向

(一)总体毕业流向

(二)升学及其它情况

(三)自主创业情况103

五、就业分布

(一)就业单位分布

1、在不同性质用人单位的就业情况

2、在不同规模用人单位的情况

(二)就业地区分布

1、在本校所在地区的就业情况

2、毕业生主要就业城市\区域

(三)就业主要行业分析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二)拓展就业渠道,推动校企合作

(三)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基层

(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一)校园招聘活动

(二)招聘信息发布和平台建设

(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教育及服务

三、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第三部分: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就业满意度

二、专业对口度

第四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总体趋势判断

二、将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五部分: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反馈

二、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学院坐落于蚌埠市风景秀丽、湖光旖旎的龙子湖畔,占地849亩,建筑面积近22万平方米,在校生近万人。学院下设机电工程系、信息与智能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和软件学院四系一院,共33个统招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至今共培养毕业生2万多人。学院拥有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开发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验实训中心和机器人智能控制、汽车电子、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智能物流和物联网技术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室和大型计算机房,建立了5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是教育部设立的“信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先后获得 “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等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年,学院被确定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蚌埠市政府和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四家单位“联合共建”单位。2014年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称号。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作为学院工作重要指标之一,把就业工作纳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2015年,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各部门通力合作,千方百计服务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稳定。

二、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2015年学院共有应届高职毕业生2025人,生源主要来自安徽省。

(二)毕业生的院系及专业分布

   我院2015届毕业生分布在5个系院,其中毕业生人数较多的是经济管理系、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

 

(二)未就业情况分析及说明

从未就业的65人情况来看,我们进行了就业的回访和调查,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城市独生子女较多,毕业生的父母也不愿意子女走出家门,在没有好的就业工作前提下,父母想让他们在家等待一段时间。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13人未就业现象,由于前几年招生热潮,家长及考生认识的误区,出现了财经方向热,学院近几年财会类学生较多,但也出现就业困难,毕业生在就业观念认识上也有所偏差,造成这一部分人还处在观望等待中。

 

四、毕业流向

(一)总体毕业流向

(二)升学及其它情况

    2015年学院毕业生专升本31人,较之去年有一定幅度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做相应的调查,一是2015年安徽省参加专升本的考生人数增加,相应投放的本科计划数较少,竞争较为激烈;二是相对于学院较好的就业环境,许多毕业生采取了务实的做法,先行就业,就业后再考虑以后的发展。

五、就业分布

(一)就业单位分布

1、在不同性质用人单位的就业情况

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涵盖了科研设计单位、三资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单位以及其他企业等类别,其中企业单位是毕业生的主要流向。

 

2、在不同规模用人单位的情况

    从数据上显示出,到基层就业,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也是高职生就业的主要出路,高职生的动手能力,多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中小微企业的最为看重的方面,而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中的归属感与成就感也是毕业生考虑条件之一。虽然国家骨干企业有其的优势,但对于毕业生个人发展较慢,学历层次较低,认可度不高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就业选择中小微企业是有其道理的。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实施“一把手工程”,完善就业体制,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院)负责人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一把手工程”。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各职能部门、各系(院)团结协作,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性机制。学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管理体系,那就是院、系、辅导员组成的就业工作“三级网络”。充分发挥该组织的作用,形成院系齐抓共管局面。

近年来,在安徽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大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推进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连续三年获得“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获得“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称号,2012年被安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以后年年被安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星级称号。

(二)拓展就业渠道,推动校企合作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与办公会,分析形势,部署工作。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产生的问题,引起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想办法,找途径,拓渠道,紧密配合地方支柱产业发展,为企业订单定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学院先后与相关企业开办了“凯盛班”、“动力源班”、“电信班”等特色冠名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考核,把专业学习、岗位需求、职业意识、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有效实现了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深度对接。

(三)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基层

2011年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蚌埠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四方达成协议共建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给予学院政策和经费的大力支持。这几年来,学院积极与蚌埠市政府、玻璃及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紧密联系,探索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年机电工程系新能源班整班全建制到凯盛玻璃集团上岗就业。构建多个合作服务平台。服务地方经济,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由合作带来的效益将逐步彰显,同时为毕业生提供了学习与就业机会,也为地方经济培养大量优秀人才,2014年毕业生在蚌埠地区就业人数近为400多人,2015年达483人,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

    近年,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建立多元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创业基金等途径。扶持毕业生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将“创业教育”定为必修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使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创业理论教育。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与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创业培训、创业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学院建设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先后投入20多万元,用于基地的硬件建设,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15届毕业生杨宝龙同学在孵化基地内创业,开办了自行车出售出租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已经辐射整个大学园区,月营业额近万元。大学生学科竞赛有着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院先后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一)校园招聘活动

  构建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平台,强化就业基地建设,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市场潜力。热情接待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效的小型专场招聘会。2015年,服务月期间共发布就业信息200条,组织现场招聘125场,其中电子机电类61场,计算机软件类31场,经管类47场,(含部分企业同时招聘计算机、经管等多种岗位)上海地区中小型招聘11场,芜湖地区中小型招聘8场,中西部优质企业联盟招聘7场。为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对口企业和专业对口岗位进行宣讲招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提供就业岗位4424个,推荐1746名毕业生就业。

(二)招聘信息发布和平台建设

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多年来一直安排有专职的网络维护人员负责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发布等工作,及时更新网页中的生源信息、专业培养信息、毕业生基本情况信息以及学院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录用等信息,进行网站毕业生跟踪调查自助系统和就业单位调查系统数据统计。通过就业信息专门网站,招就处加快了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向学生的发布,提高了网络的专业性和目的性。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教育及服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把职业规划课、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向全院学生开设,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为主要内容,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就业服务”为载体,依托主课堂、网络课堂和专家讲坛为阵地,形成了一年级“适应与规划”、二年级“创新与创业”、三年级“就业与发展”的就业、创业教育网络。

学院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辅导,不断增强毕业生的求职信心,缓解就业心理压力,重点帮扶“双困生”落实就业单位。同时分类做好困难学生登记工作,实行辅导员、班主任联系制度,从实处、细微处关心他们,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三、 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利用网络、广播、平面字幕等媒体,宣传政策,引导学生接受服务;全面掌握毕业生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全程帮扶,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校园招聘中我们采取分类,分地区,分专业的中小型专场,较之以前搞的大型招聘会方式,更实效、更务实,毕业更满意,学院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上得到广大毕业生的认可。

 

 

 

 

 

 

 

 

(二)就业地区分布

1、在本校所在地区的就业情况

   2015年学院毕业生在学院所在地区就业人数为483人,就业人数及比例分量显著增加,这也我们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断努力有关,另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蚌埠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建设,加之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也随之提高,学院招生的生源地也基本上皖北地区,所以留在本地区就业发展,也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首先考虑的主要因素。

2、毕业生主要就业城市\区域

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本市、安徽、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等省市,在安徽就业的人数达73.88%,这与我院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的定位相符合。

 

(三)就业主要行业分析

    在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上,我院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行业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与我院以电子信息、机械与经典类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相符。

 

 

2015年分专业毕业生数如下图:

三、就业率

(一)就业率总体情况

截止2015年12月25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79%,就业人数1960人。

 

分系(院)就业率(截至2015年12月25日,以下同)

各系院就业率如下:

 


第三部分: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 就业满意度

   从我们发放的毕业生问卷中,大多数毕业生对学院的就业推荐的工作程序、做法都比较了解,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较高,对就业不满意的同学我们进行了回访,这部分同学主要是针对在校园招聘中,就业单位在宣讲承诺中与实现有所差异,造成毕业生在认识上的不满意,经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沟通,基本上消除了误会。

 

 

二、 专业对口度

2015年毕业生就业的对口率基本符合就业单位中的岗位设置,能够达到学以致用,其中制冷空调与技术专业的对口率最高,达到96.77%。 其他分专业就业对口率如下图:


 

第四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 就业总体趋势判断
    通过对我院整体就业情况以及对各系院就业情况的分析,结合近年来的相关就业数据分析和工作总结,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毕业生就业展现以下特点和趋势。

1、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宏观就业形势仍面临经济放缓、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的双重压力。通过近2年招聘会分析来看,2015届毕业生就业需求状况有所下滑,招聘岗位的质量较之前有所下降,明显的影响到就业质量。

2、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供求关系不平衡。首先是各专业之间就业情况差别较大,机械类社会需求较为旺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余地较大,相对轻松,而一些经管类专业,有针对性的需求较少。其次是受地域经济发展差异化影响,毕业生在就业流向上,还多趋向于到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就业,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虽然逐年在增加,但是占总体人数比例还比较低。

    3、以校园招聘活动为主体的高校就业市场,依然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据调查和统计,每年有占总量81%的毕业生是通过这个渠道找到工作的。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和培育了较为成熟的就业市场。

4、学院主打专业月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调查显示,我院从事计算机、电气电子、机械职业类的毕业生月收入均高于同类院校从事同类职业类的毕业生。

5、毕业生就业行业特色明显。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机械五金制造业”、“设计与咨询业”、“电子设备与电脑制造业”、“零售业”等,总体看来就业行业与学院以电子、信息、机械为主的办学特色相吻合。

6、用人单位特色。本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约80%的毕业生进入民营中小企业。用人单位所在地主要集中在安徽,其次为江苏、上海与浙江,就业区域较往届有所改变,毕业生开始将安徽视为就业首选地。

二、将采取的应对措施

1、突出就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对专业进行及时调整,对部分就业前景不好、不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果断进行调整,使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2、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共育。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在经济调整的宏观形势下,发展朝阳有生命力行业,为他们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今年,学院就与薄膜和厚膜集成电路的行业领军企业达成共同培养人才协议,企业与学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院提供高科技设备和场地,为集成电路这个高端行业储备技能型人才。

3、开拓就业市场,发挥就业工作的主动性,积极与企业沟通,与各地区人才市场接触,了解地区发展趋势,开展有就业特色特点的,符合毕业生个性发展专向招聘活动。

4、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创业教育模式,大力扶持创业。在国家提出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号召下,以推动互联网+模式经济环境下,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探索构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创业教育与社团建设相结合、学校与政府企业相结合、学生创业与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创业教育模式。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在结合学院开设课程及毕业生专业上,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工作上有个质的提升。


 

 

第五部分: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 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反馈
    从毕业生调查问卷上反应出,我院毕业生80%都是通过学院组织的招聘会上选择就业单位,比例比较大,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认可和信任;另一方面我们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有所欠缺,特别是让毕业生主动出击,建立毕业生就业自信心,了解就业市场的能力要有所加强,就业方式,择业途径的多样化,也是我们就业指导的方向。

毕业生各专业就业起薪如下图:

 

二、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并认为我院毕业生在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工作能力、动手能力、个人品质、发展潜力等方面表现优异,尤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强,个人品质优秀,职业道德较高,发展潜力大。用人单位反应我院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综合素质、创新精神、计算机和外语水平上,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计算机和外语水平有待提高,毕业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也需加强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