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督导简报第1期(总第5期)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1-22   浏览次数:24


本期目录

督导室对经济管理系教研活动继进行调研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航空服务专业推进特色化建设

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情况剖析

督导室对经济管理系教研活动继进行调研

按照督导工作安排,9月23号下午,院教学督导室对经济管理系教研活动进行了调研。本次经济管理系的教研活动主题是:围绕15级新生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创新,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

外经贸教研室主任项西国结合新生分差较大的特点集思广益,从班主任工作、寝室学习小组互助、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要使学生摆脱失败的阴影,逐步树立信心,稳步前进。

财会教研室主任吴冬霞围绕以赛促学引领教师热烈讨论,形成共识,除了应对专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师资和设备外,在现有条件下,克服困难继续推进与职业资格证和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课程改革进程,从一年级做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组织,追求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兼顾一般要求和竞赛要求,鼓励先进。

管理教研室陈克军主任解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重点分析在“两个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与学的过程、卓越物流人才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专业教师应当具体实施与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陈主任在谈到专业教师如何贯彻“深度产学合作、全力协同培养”的职教思想于自身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时,特别强调指出:继承并突破物流专业“有效实践教学”的传统,在“三个深化”上下功夫,一是教师要深化企业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育人本领;二是要深化服务物流企业的行动,面向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能力;三是要深化企业协同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率先实施与推进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成功实践。并通过物流管理教研室三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全面建设,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跨界”发展,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再创新功。

营销教研室教师在谢菁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蚌埠互联网智慧产业园,双方就校企合作相关事宜进行了交流。江辉董事长重点介绍了产业园的发展目标、项目规划、入驻企业要求、创业保障等。谢菁老师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在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定、教学科研、学科竞赛、大学生创业等方面征求了企业建议。校企双方就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实习的形式、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

1、理实一体化教学包括理论部分、实验部分、实训部分,主要面向2014级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如《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诺浩班课程等,总结理实一体化教学经验,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主要包括:

(1)目前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3)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

(4)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推广问题

(5)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问题剖析

1、目前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除诺浩班专业课程外,各专业专业课程中已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试点的有《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等课程。

《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主要将高频电子线路理论与实验、收音机装配与调试实训融合在一起;《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主要将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电子设计自动化、万用表实训融合在一起;《单片机应用技术》主要将51单片机原理与编程、单片机开发板实训、表面贴装实训融合在一起;《电子设计自动化》主要将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化教学,教学任务均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诺浩班专业课程配套的汽车实训设备种类齐全,但是数量较少。

2、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在原有高频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将课程教学分为三个模块: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每个模块可分解为不同的实训操作项目进行教学,主要由教师设计项目实施目标,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将高频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充分贯穿到完成项目的分析、总结之中。

《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分解每个知识点,以实验实训教学为载体,将《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贯穿到每个实验实训中。强调该课程的实用性、与《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的关联性,同时为后续的一书多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的电子产品制作,极大的体现了学以致用。

《单片机应用技术》以单片机开发板为载体,以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为主线,将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贯穿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强调该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注重与前修课程《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的衔接,与同时开设的《电子设计自动化》、《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的区别。

《电子设计自动化》采用集中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该课程经行强化的学习和训练;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的教学任务,加大每个项目的考核力度。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软件的设计制作部分,还包括制作电路板硬件设备的使用以及根据硬件资源完成软件设计结果的实际制作。

3、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

以《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中德诺浩班的课程为例,对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

《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学生以面包板搭建电子电路为主训练初步能力,通过MultiSIM10仿真、采用ProtelDXP2004进行PCB设计,再开展万用表装配与调试实训,职业技能大大提高。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装配、调试单片机开发板,并以单片机开发板为主,Proteus仿真为辅,逐个学习单片机开发实训项目,在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能力上都大大提高。

《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教学中,以收音机为主线,将收音机电路中的元器件识别、检测、焊接开始,逐步引入高频电子线路,通过实验室的高频电路板和学生自己焊接的收音机电路板学习高频电路的理论和应用知识,最后通过收音机装配与调试实训将理论与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通过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资格鉴定。

中德诺浩班课程:以汽车实物为学习对象,学生实际操作为主,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4、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推广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能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总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各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教学安排上,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实训设备,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

5、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通过教学跟踪调查,学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法给予较好的评价,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定以下改进办法:

(1)加强校内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淘汰陈旧、过时的实验实训设备。

(2)现有教材不能更好地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3)汽车实训设备品种较多,但每个品种的设备数量较少,影响教学效果。

三、目前尚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校内部分实训设备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如:因学校高配置计算机机房较少,《电子设计自动化》目前还在使用低版本的ProtelDXP2004。

原因分析:学校建设资金有限。

改进措施:争取机房改造经费。

(2)理实一体化课程授课时间较为集中,有些内容集中安排1-3周开展教学,少部分学生不能坚持长时间的学习。

原因分析:少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改进措施:加强学风建设。(电子工程系督导组)

航空服务专业推进特色化建设

航空服务专业是我院本学年与东方领航教育集团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设的一个新专业,得到了我院和经济管理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新生入学后,航空服务专业一直致力于特色化建设,从职业化培养、准军事化管理、形成性考核等方面开展专业建设工作,彰显教学管理新概念。

一. 以校园为机场,因地制宜开展职业能力培养  

为了让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将来能快速胜任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职业发展需求,在2014级航空服务专业的新生入学之际,经济管理系的航空服务专业教学团队就把校园作为机场,把学生作为空乘人员,创造性地开展职业化培养。例如:航空元素渗入教室装修、周一升国旗仪式、校园内列队前行等。学院还多次从北京、合肥请来空乘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航空服务礼仪、民航概论方面的教学和实训。

二. 准军事化管理,严格日常学习生活制度

航空服务专业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严格按照机场的工作标准,由辅导员全天候负责,还组建了一支相对独立的学生干部队伍,配合辅导员每天开展日常管理。早晨6:20吹哨起床,然后开始了严格的着装、洗漱、就餐、列队、早读、上午课、午休、下午课、晚自习、查晚寝,最后23:00 吹哨熄灯。此外,上课前,由值日班干把学生的手机收起来,杜绝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对于学生上课睡觉、迟到的问题,进行认真记录,严格奖惩制度。这种准军事化管理保障了学生的高效学习和生活,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 基于量化考核,创造性开展形成性评价

航空服务专业通过量化考核,开展形成性评价。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将来推荐就业,每天进行量化考核。首先,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方案,对每一个班级、宿舍、和个人,具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对学生的出勤、卫生、课堂表现、常规要求、仪容仪表和文明行为等具体行为,都有严格和明确的扣分标准。对于班级涌现的好人好事(如:见义勇为、好人好事、获奖、公益活动、校级经验交流等),给予加分,并将每日的表现分数记入学生的个人发展档案,作为推荐就业的依据。

作为一个全新的专业,航空服务专业虽然在职业化培养、学生管理和考核体系方面开创性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任重道远,经济管理系将持之以恒,积累经验,开拓创新,继续推动专业建设,真正把航空服务专业打造成一个真正拥有系部特色的专业。(经济管理系督导组)

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情况剖析

体育课的教学在整个学校体育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师生在体育活动中“教什么”和“学什么”。体育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体育是否能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多技能人才。

学院体育课程建设从教学文件的规范到科研教研的突破,着力于教学常规管理,注重教师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了改革,努力创造高职体育课程的特色。这几年来无论是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是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学院体育课程已有了自己的稳定框架和特色.其优势与特色主要表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锻炼形式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为了贯彻《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将身体素质指标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分布到每个学期;三是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院体育资源特点和教师特长,不断地挖掘我校的体育项目特色,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健美操等优势项目。

一、 学院体育课程模式改革与创新

1.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建设的创新

在学院公共体育课、体育选项课体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和锻炼习惯,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堂的引导,掌握了 1—2项可以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并探讨性地成立了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俱乐部满足学生课余锻炼的需要,更加保证了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意愿.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努力倡导“每天锻炼 1小时,健康工作 5O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终身体育理念。为此,我们相继编写了相应的《高职体育与健康》教材,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注重时效性与科学性,为学院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有效地指导了学院体育的教学实践工作,在教学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良好的评价。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及效果

(1)发展传统运动项目,努力拓展教学时空

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文件的要求,学院体育课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为理念,我们经常性地组织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与听评课,各单项课程不断地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革,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改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例如: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中实施了个性化教学方法;针对各单项教学的重难点,实施了主导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求,我们还实施课内外一体的教学模式,努力贯彻阳光体育运动,通过各项俱乐部,指派教师进行课外辅导,组织课外各种比赛,不断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我校学生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取得了良好成绩。截止2014年10月底,不仅实现了省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同时被评为组委会体育道德风尚奖,是学院第一次获得省运会文明金牌,取得了体育竞技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与上一届省运会相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团体总分由上届的14分猛增到71分,团体总分排名由上届27位赶超至14位,位次由第三集团跃居第二集团之首。四个参赛项目全部获得优秀名次,四个项目的教练员全部获得优秀教练员荣誉。特别是乒乓球项目,分别在省运会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荣获第一名。

(2)积极开拓新兴运动项目,营造运动氛围

根据现代生活对体育项目需求的不断变化,学院体育课至今为止已开设出了九个体育选项课内容。近三年来我们重点增加了了瑜伽和跆拳道授课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学院运动氛围浓厚而有活力。

3.评价模式的改革及其效果

多年来,评价体系一直是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首先从学生评价体系上进行了改革,从以前以技术评定为主体改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为主体,增加了平时考核的分值,技术评定由以前的 60%改为40%,广播操锻炼20%,平时成绩为40%。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与进步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比例。其次在考核形式上做出了重大改革,从以前的考试标准执行无序到有组织实施各种考试形式,如:我们在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立定跳远、广播操考核、同课头内容考核中实施了全年级统一考试、考教分离的方法,做到了公平与公开,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存在问题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几年的改革与创新,学院的体育软硬件教学条件均有着很大的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期望值得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去思考。

1.教材建设与网络建设的滞后影响了课程建设的质量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点,虽然我们相继编写了相应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但是教材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征订的教材中,实际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多种体育知识与教学的好奇与需要。同时这些教学内容的体系也没有网络建设同步进行,网络教学软件与局域网建设空白,使学生无法通过书本与网络获取体育知识与健康理论知识,通过网络欣赏自己或学校的各种比赛实况及各种大赛,也不能很好地与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沟通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2.教师科研能力与教学理念的滞后影响了体育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

在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出了“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等多种教学理念,但是在落实中由于部分教师平时学习较少,导致他们教了十几年的书教学形式与方法上没有任何的改变与创新,教学内容单一,只是一味地传授体育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生命体的个异性。体育科研与教研是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水平的后盾,由于教师科研能力有限使得教学中的问题得不到研究与总结,科研工作开展相对落后,所以今后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与业务学习应当放到首位,使得我校在改革中取得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双赢。

3.教学场地老化阻碍了教学各项改革的全面展开

由于学院教学场地篮球场、网球场和排球场建设于2005年,场地年久,设备老化,尤其网球场是不合格场地。这些因素影响了体育活动活动面积,使得各种形式的教学课无法开出,影响了课余训练课与俱乐部课的开发,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严重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前景展望

1.加强教材与网络建设

做好相应教材的编写和征订工作,建设数字化校园体育网络平台,网络课堂的多样化使学生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2.结合教学现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课题的研究与申报。

3.加强场地硬件条件的建设,努力推行学院体育俱乐部,真正做到课内外一体化,进一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4.认真学习教育部教体艺 [2014]4号文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开展体育俱乐部和社团活动,按照国家校园足球战略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积极谋划足球课程改革,带动体育课程整体优化。(基础部督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