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石象斌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提议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发布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01-16浏览次数:651

近日,党委书记石象斌在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时,提出要建立“梯级培养”的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体系,以期解决安徽发展工业机器人最大的瓶颈制约的建议,受到媒体广泛关注。1月15日香港商报记者对石象斌进行了专访。原文内容如下:

石象斌:梯级培养人才 破解工业机器人最大瓶颈

香港商报网讯   继为“工匠精神”鼓与呼之后,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石象斌将目光继续锁定人才培养。与去年不同,他今年所关注的对象为被称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的工业机器人。在此间召开的安徽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石象斌提出建议,要建立“梯级培养”的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体系,以期解决安徽发展工业机器人最大的瓶颈制约。

石象斌曾在安徽省经信委多个岗位历练,长期致力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在专业报刊发表理论文章20馀篇,并编辑出版有《安徽工业强省研究》等著作多部。

据他介绍,自2016年11月以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相继出台,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文件均提出要重点发展中高端工业机器人。诸多迹象表明,工业经济未来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机器人产业是关键性决定要素。

1月1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国英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工业机器人,提出要扩大优势,并在支持政策、突破关键技术与形成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石象斌分析称,“这表明高层对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重视,现在关键是缺乏人才支撑。在研发、人才培养诸方面,企业走在了学校之前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供给上要加大力度,这才是真正服务企业。”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石象斌接受香港商报记者採访

机器人工程师缺口量料达百万

工业机器人人才数量、质量与实际需求差距明显,已构成推进安徽工业机器人战略实施的最大短板。石象斌援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一组统计数据:中国当前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20万,并且以每年20%-30%的速度持续递增。此外,根据工信部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国机器人工程师缺口量预计高达100万人。

就安徽而言,目前建成“芜马合”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拥有机器人生产、集成和零部件企业150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尽管,安徽已有部分院校开设机器人相关专业,然而人才供给总量每年低于2000人,远远无法满足当地企业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

除了专业人才供应不足,安徽工业机器人产业还存在五个问题,包括研发能力不足、缺乏重点支持拥有核心技术企业政策、产品品牌知名度低、部分企业研发与生产分离以及应用人才培养水平与产业发展不匹配。

提五条建议    对接四层需求

鉴于上述问题,石象斌提出五条建议,一是构建“四位一体”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二是建立“梯级培养”的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体系,三是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路径及模式,四是支持高等院校建立工业机器人研究机构,五是实施“优才计划”,完善人才支撑政策,为机器人专业人才营造安心创业、专注事业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其中,关于“梯级培养”机器人人才体系,石象斌针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四个层次需求,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思路:以中国科技大学等985、211院校为依托,培养机器人的基础研究及关键部件研发人才,培养后端程序研发工程师、前台应用开发工程师;以安徽工业大学等为依托,培养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应用人才,培养前台应用开发工程师、硬件模块设计工程师;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高专院校为依托,培养工业级机器人调试与应用人才,培养硬件模块设计工程师和运维工程师。另外,以相关中职学校为依托,培养操作及维护人员,培养运维工程师。

 

返回原图
/